美国酝酿了数月的高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案已经落地,另一项金额为数不少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也正在酝酿之中。在记者采访调研中,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巨额刺激提振经济的目的十分明确,但是史无前例巨额经济刺激措施的出台,多方溢出效应也错综复杂,需要认真观察。
各界人士对于巨额刺激措施可能对经济形成提振的看法基本上趋于一致,但仍有不同。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认为,今年美国经济增长有望达到6.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乐观地预计,拜登1.9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将使美国GDP在未来三年增长5%至6%,且刺激计划不仅能促进美国国内经济增长,还有助于刺激全球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人格里·赖斯表示,“我们看到,就全球增长而言,可能会出现积极的正溢出效应。大多数国家将受益于美国需求的增长……因此,这有助于全球经济增长和复苏。”
相对于上述乐观态度,《经济学人》刊文则表现出其担忧。文章认为,美国正在进行一项不可预测的三管齐下的经济试验,其特点是历史性的财政刺激规模、美联储对短期高通胀更为宽容的态度以及迅速增加的巨额储蓄。这个试验是二战以来从未有过的。美国和世界面临的危险是经济过热。如果成功,美国将避开日本和欧洲陷入的低通胀、低利率陷阱;其他央行可能会效仿美联储的新目标;大规模财政刺激可能成为应对衰退的常规做法。然而,风险在于,美国将面临债务和通胀不断增长的问题,央行信誉面临考验。
记者综合采访调研了国内专家的看法,在经济增长这个问题上也同样表现出乐观和谨慎。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对记者说,美国巨额刺激政策对本国来说绝对有利,会带来美国经济的高增长。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可能远不止5%,经合组织认为是6.5%。观察一下去年美国的GDP规模,就能看到新增需求规模不小。“放水”的结果是经济的高增长,比如,加上约两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后的名义GDP增长会非常靓丽。总体来说,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表现可能将明显好于其他发达经济体。
在陈凤英看来,从美国经济情况来看,这么大的刺激规模已经超出预期。这种有意大“放水”的一个结果是,有可能使中美之间的力量格局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她认为,今天的博弈在为未来做准备。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对记者表示,美国的刺激政策效应可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增强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会使美国市场需求快速回升,全球的商品和投资需求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拉动。她认为,在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宽松政策刺激下,今年世界经济复苏应该是大概率的,只是增长幅度尚难估计。目前来看,疫苗的普及给经济复苏带来了更多希望,供需间会慢慢形成良性循环,全球人员跨境流动、全球贸易的恢复会逐渐展开。
赵萍指出,另一方面,这样的刺激政策也会通过美元这种国际货币的传导,带动像大宗商品价格的走高,从而推升全球生产成本。
大宗商品价格在去年年底以来就已经进入到一个上行的通道。据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观察,大宗商品市场上价格已经上涨较多,部分商品价格已经和疫情初期追平,有的已经超过2019年底2020年初的水平,铜价更是接近历史最高点。
对于美国而言,这样规模的刺激措施大幅提振经济的目的十分明确,但是对经济刺激的效果会如何?
在赵萍看来,美国的大规模刺激政策,短期提振作用很明显,但是能否持续,还要看供需之间的联系能不能变得非常巩固。此次出台1.9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后,预计大宗商品价格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这必然会推升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对于还处于恢复阶段的企业来说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果市场需求的恢复速度能够快于成本上升的速度,整体来说可能会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
但是,赵萍认为,需求的恢复速度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有这种可能性,但不一定必然出现。因此,大规模刺激措施的实施效果需要看美国经济复苏的速度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之间的博弈结果。
另外,对于美国经济而言,赵萍认为,政策空间已经不大,实体经济复苏过程中还面临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和需求拉动型的物价上涨的双重压力,挑战仍然不小。
从去年以来,在美国无限量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组合拳下,国际金融市场已经开始做出反应。今年年初至今,加上疫苗投入使用带来的乐观预期不断发酵,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更为剧烈。敏感的市场还担心,这些经济利好必将引发通货膨胀,导致美元贬值,在世界上产生连锁效应,不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从金融市场表现来看,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涨、美国科技股的调整、汇率市场的波动、大宗商品市场的表现都十分明显。
记者调研的专家认为,最近美国债市、股市、汇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剧烈,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因素,也有疫苗投入使用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波动目前来看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陈凤英说,刺激政策出台的一个明显效应就是流动性会更宽松,因此股市开始做出反应,大宗商品价格也有所体现。现在美国股市已经上涨到31000-32000点,显然已经太高。
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通胀预期带来的国债收益率快速上涨现象,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认为,此次美债利率上升速度极快,短期触发跨资产波动,背后原因就是美国的货币政策宽松和财政政策刺激力度较大。
不过,在高善文看来,国债长短收益率的快速上涨现象不仅出现在美国,事实上很多经济体年初都出现了这种情况,一些国家国债收益率上涨的幅度甚至超过美国。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美债供应量已经过大。摩根大通隔夜利率市场分析师Jay Barry近日发布研报,担心市场将难以吸收过量美国国债供应。
疫情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国债拍卖来为创纪录的经济刺激方案提供资金。去年由于经济低迷,投资者积极吸纳,美债收益率跌至历史低位。然而,随着疫苗接种展开、疫情纾困和经济刺激方案提振经济增长预期,加上美国财政部不断启动国债拍卖,对行情出现逆转产生了一定影响。2月25日,美国财政部620亿美元的7年期美债拍卖意外遭冷遇,3月8日起,美国财政部又启动新一轮规模约1200亿美元的国债拍卖。
通胀问题也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市场炒作热点。
对此,高善文认为,疫情结束后,全球制造品的价格中枢会上升。在他看来,大宗商品市场上,在经济没有恢复的情况下,价格先行上扬,投资反应迟钝,供给意愿薄弱因素也不可忽视。长期通胀预期的上升,与石油等供应抑制的长期性可能有关。
在赵萍看来,虽然今年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但全球大通胀的可能性不会太大。她分析说,“放水”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拉动效果已经充分得到了显现,未来价格可能会有上涨空间。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形成成本拉动型的通货膨胀,但是另外一方面全球目前的需求还比较弱,相对于正常年份的需求来说,当前还处于一个复苏的阶段。在供求关系共同作用下,价格如果太高,需求就可能受到打压,从而使过快上涨的价格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出现一定的回落。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也认为,通胀短期内会有一定上行,但未来长端利率和通胀的走势,长期来看难以走高。如果上涨是长期缓慢的过程,对全球经济反而是好事。
陈凤英警告说,对于美国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通货膨胀。假定下半年或某个时候美国通胀上升,出现失控迹象,迫使美联储加息,就会刺破美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美国经济将真正陷入衰退之中。这对于全球经济也不是一个福音。
此外,陈凤英还表示,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一系列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她认为,今年在贸易领域的摩擦有可能出现松动,但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可能因违约引发债务危机,中国作为债权国,也可能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