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数自3月20日最高冲破103后下行,4月到5月中旬区间震荡后不断走弱。笔者认为,美元弱势周期开启,这是“美元荒”结束、美国疫情控制不力、美国经济无法V型反弹以及美联储“大水漫灌”透支美元信用等一系列因素下的必然结果。
流动性危机缓解
海外疫情暴发初期美元指数下跌。3月3日美联储超预期紧急降息50基点,市场觉察到了疫情的严重性,美元指数继续下跌。但3月10日开始美元指数一路狂奔,最高涨破103,并在4月份和5月份维持在99的平台上。这段时间美元走势强劲主要是由于全球避险情绪高涨、无差别抛售资产引发了美元流动性危机。随着全球范围内总体疫情得到一定控制,叠加美元流动性的大量释放,超级避险情绪褪去,投资者对美元需求逐渐下降。
“美元荒”结束可从两个方面得到验证:代表美元流动性松紧的Libor-OIS利差与Ted利差已经下降至正常水平;美联储6月份以来有过一段时间缩表,主要收缩部分为央行回购协议及货币互换,表明市场对美元的需求量在减少。
美元流动性危机结束后,决定汇率的仍将是基本面。
美国5月以来启动复工后,疫情二次暴发,美国疫情明显较构成美元指数的主要货币所属国严重。欧洲疫情在5月复工后反弹虽有发生,但未见大规模二次暴发征兆。日本仍然存在新增病例,但现有确诊病例仅7000余人。英国日新增几百病例,趋势上目前比较稳定。相比而言,美国日新增病例数7月中旬以来一直在6万人以上,现有确诊病例在200万人以上。
疫情影响复工节奏,美国多个州复工计划暂停、推迟甚至回撤。笔者梳理发现,7月以来美国有8个州宣布回撤复工计划,15个州宣布暂停或推迟原有复工计划。海外投行高盛最新报告表示,美国许多州已经明确暂停复工或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疫情,而这些州的人口占到美国人口的80%。相对而言,欧洲疫情控制情况较好,复工计划持续推进。如法国在6月15日进入复工第三阶段;6月1日起意大利餐饮、酒吧、个人护理全面复工;德国在5月11日起便由各州自行制定复工计划,逐步解封;自7月10日起,日本复工也已进入第三阶段,8月开始将进入全面复工复产阶段。
经济短期难现V型反弹
笔者认为,美国经济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但V型反弹目前还看不到。复工开启后美国暂时性失业人口陆续回到工作岗位,但永久性失业人口比重却在上升。疫情反复又会对居民返回工作岗位产生新影响。至7月18日当周,美国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仍然超过140万人。美国白人失业率一直低于非白人,但直到6月,非白人与白人失业率之差远超疫情前的水平。就业稳定是居民获取收入的根基,收入增长又是居民消费增长的根基,目前美国该链条极其不稳定。
此外,疫情发生后,美国居民的个人总收入居然保持了和疫情前相近的水平,主要的增长项就是个人转移支付收入,而雇员报酬是下降的,其实就是美国政府给老百姓发钱。然而,理性人会把政府救济当做饭碗吗?更不用说这轮失业救济计划7月将到期,但疫情反弹、大选在即,民主党是否会配合白宫继续推出新的刺激计划还不好说。
欧元区的经济情况较美国稳定。欧元区失业率受疫情冲击影响不大,尽管3月欧洲疫情达到顶峰,其失业率依然保持在7.3%至7.4%左右波动。考虑到其复工节奏尚未被打乱,经济预计将拾级而上。
疫情发生以来美联储“印钞机”开足马力,但易放难收,加上美国出现逆全球化趋势,美元信用被透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从疫情爆发前的4.2万亿美元扩张至超过7万亿美元,经济重启缓慢,而股市在货币政策刺激下不断上涨。欧央行的扩表幅度则较为缓和,从3月初4.7万亿欧元到7月升至6.3万亿欧元。近期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跌至0.6%左右,美欧国债利差也接近2014年以来的最小值。短期来看,欧元相对于美元的吸引力也会大幅上升,刺激欧元升值。长期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几轮宽松尚未完全退出,新一轮的大幅刺激已经抛出来。也许美国可以从外部消化部分通胀压力,但通胀压力不可能完全从外部消化,货币不会凭空消失。
同时,美国近年来奉行“美国优先主义”,自身的经济实力也在逐步下降。有观点认为“美元荒”恰好表明世界仍然依赖美元,笔者认同这一点,但疫情后出现的流动性危机实际仍是存量问题。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美元信用被透支是无疑的,今年以来黄金价格不断逼近历史新高也是佐证。
美元走弱从定价层面利好黄金、白银、原油等大宗商品。当然,美元计价只是一个因素,工业属性较强的商品走势最终还取决于自身的基本面。
欧元、英镑、日元近期对美元持续走强,新兴经济体汇率也有望得到支撑,短期来看将带动资本回流新兴经济体,尤其是疫情控制情况较好的地区,从而降低企业外债压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将同样受益于外资流入。当然美元走弱也并非没有负面影响,经济下行期容易伴生竞争性贬值。在疫情冲击下,本国汇率走强可能不利于出口,更有利于进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