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7日报道 美国《外交》杂志网站2月2日发表题为《供应链危机和全球化未来》的文章,作者是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和国际关系教授哈罗德·詹姆斯。全文摘编如下:
去年,随着第一批新冠病毒疫苗开始投入使用,我在《外交》杂志上预言,全球经济将强劲反弹并最终迎来全球化的新黄金时代。这个预言尚未发生,事实上,更多的分歧似乎可能出现,包括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可能爆发的战争以及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不断激化的冲突。地缘政治争端加剧了这场因为大流行病持续而造成的物资短缺。供应问题已经引发了无处不在的紧张和担忧。由此产生的焦虑转移到了政治领域,助长了一种国家必须实现自给自足的观念。
但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也有明显的局限性。那种认为各国只有通过彻底的自给自足才能具有韧性的观点,与人们对繁复的小众化产品的需求背道而驰。小社区无法自行生产衣服,更不用说生产电脑或汽车了。持续存在的供应链危机对世界各地的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但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靠各国政府为了获得资源而采取更有力的干预,也不是退出全球化,而是靠建立起一个有韧性、多样化的供应网络。这些网络不依赖于一个来源,而是在世界各地寻求更多的连接。
物资短缺问题持续恶化
疫情暴发后,个人防护用品、口罩和呼吸机一开始出现短缺很容易理解。决策者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听任供求法则支配这些商品的价格将是极其不公正和低效的。那样的话,最迫切需要保护的人将无力负担这些用品,得不到保护,而那些可以买到被当做奢侈品的个人防护用品的人则可以躲在怡然自得的“孤岛”生活。
接下来,物资的短缺扩大到更普遍的领域。随着对通信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的需求激增,电子元件(尤其是芯片)变得十分稀少,以至于分析人士形容这场危机为“芯片末日”。芯片危机限制了一大批供应商交付从汽车到洗衣机再到宠物美容设备等商品的能力。
几个月不到,造成稀缺的原因已经变得如此复杂和环环相扣,以至于很难想出解决之道。劳动力短缺,尤其是卡车司机的短缺,有一定影响。运输集装箱的缺乏也有一定影响,因为它们被困在世界上它们不该出现的地方,或者被堵在不堪重负的港口设施外的长龙里。
消费者尤其关注某些商品的短缺:英国人担心司机的短缺会导致二氧化碳的短缺,因为后者限制了火鸡屠宰场的产能。农民不能把火鸡卖给屠宰场,消费者因此认为圣诞节火鸡会减少。纽约人也同样面临一种标志性食物(贝果面包上涂的奶油)的短缺。
因此,随着供应的限制引发更多生产问题,相互关联的网络不堪重负和瓦解,短缺有可能继续升级。国家的行为方式与个人一样:国家不必要地囤积物资。一个例子是富裕国家对新冠肺炎疫苗的囤积。这些本可以用于其他地方的疫苗储备不断增加;大量本可以挽救生命的疫苗因为过期或未正确储存而被浪费掉。
自给自足将使危机延长
新冠疫情期间的物资稀缺以及“芯片末日”加剧了全球竞争。疫苗供应国能够施展的力量提醒着人们,大国是如何利用技术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的。它已经加剧了争夺网络空间和网络技术主导权的竞赛。各国政府认为,如果能在这些竞赛中获胜,就能让它们的竞争对手出局。当最有可能产生效益的技术成为新军备竞赛的主题时,许多人就有可能失去获得这些产品的机会,或者只能获得更差、更昂贵的替代品。
在关注供应链问题方面,历史上最贴切的类比来自于各国一次次经历的大战。战争与捍卫供应链的执念之间存在一种共通的关系:领导人认为可以通过战争来确保供应链的安全,于是他们发动战争来保护自己的供给。导致20世纪走向进一步暴力和解体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各国的这种错误战略所致,即封锁贸易路线和切断能源供应,迫使另一方屈服。
目前尚不清楚供应链问题将持续多久,以及使港口和货物运输走向正常运行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政府设法重新建立彼此间的联系,这个问题可能很快就会过去——今年晚些时候。它们需要减少过去两年来形成的阻碍人员流动的壁垒。但如果焦虑的政府继续寻求自给自足,这场危机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甚至更长时间。在物资短缺的推动下,保护主义或本土主义思想的抬头可能促使各国政府推行越来越花钱且不得人心的解决方案,不仅导致成本不断上升,还会引发不满、极端化和暴力,甚至战争。
只有在政府和决策者认识到,即使是大国也无法在不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联系的情况下控制住迅速恶化的短缺问题,我去年所概述的经济强劲复苏才会实现。在某个时刻,人们将会意识到,个人和国家囤积资源的争夺不仅会产生冗余、混乱和浪费,还会造成破坏。
分享到: